世界上超过30%的热带气旋(TC)生成在西北太平洋,与TC有关的暴雨、洪水和大风经常袭击西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沿海甚至内陆地区,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如何更准确的预测TC活动,长期以来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http://doi.org/10.1088/1748-9326/aca2c0 .

图1 (a) 基于三种不同产品的9-10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率指数(TCFI)和同期格林兰与楚科奇-波弗特海海冰联合指数(CSII)的标准化时间序列; (b) 秋季TCFI与同期海冰异常的相关场✷。图b中的粗线表示显著异常超过95%显著性水平(t检验)🌒。紫色方框表示格陵兰海 (GLS;71.5-76.5°N, 188.5-215.5°E)和楚科奇-波弗特海(C-BS;76.5-81.5°N, 345.5-359.5°E) 海冰关键区。 
图2 秋季海冰联合指数(CSII)与(a) 热通量(感热+潜热)2️⃣,(b) 表面气温,(c) 700百帕位势高度与波活动通量(波矢量只显示绝对值大于0.1 × 106 m2 s−2结果)🫳,(d) 850百帕相对涡度与水平风🐤,(e) 200百帕与850百帕垂直风切变🏊♀️,(f) 500百帕相对湿度回归场👠🟢。阴影为通过(95%)90%置信水平的显著区域。红(绿)色框代表西北太平洋区域(10-35°N, 110-170°E)😢👨🏻🦱。黑色阴影代表3000米以上的区域👩🏿🦲。 
图3 秋季TC生成频率指数(TCFI)的时间序列与 (a) 1979-2020年交叉验证的后验结果和(b) 2002-2020年的独立预测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