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张峰教授(第一作者)团队与上海气象局贺千山研究员(通讯作者)、博士生余秋润🫲🏽、成天涛教授等人合作研究夏季青藏高原卷云的地理分布随着卷云高度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揭露了这些特征背后卷云的不同形成机制🏋️♂️,该研究于2020年发表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期刊上。研究指出卷云云顶高度小于9km的卷云多数分布在高原西部(图1a);云顶高度位于9至12 km之间的卷云多发生在高原的北部地区(图1b);云顶高度在12公里以上的卷云多发生在高原边缘南部地区(图1c)。这种特殊的卷云地理位置分布差异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形成机制:地形抬升🐜,温度场扰动造成的冰晶生成和深对流云砧的残余物。